審查調查是反腐敗斗爭的關鍵環節,而人才則是提升這一環節效能的核心。
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,面對當前腐敗存量未清、增量仍在的復雜形勢,如何推動審查調查人才快速成長、鍛造一支能打硬仗、善打勝仗的專業隊伍?
為什么必須加快審查調查人才成長?這三個緊迫點要認清
當前,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——2024年立案數量的增長,既彰顯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成效,也暴露出腐敗問題的頑固性;
更棘手的是,腐敗手段不斷升級:從期權變現到影子公司,從權力尋租到隱蔽利益輸送,新型腐敗、隱性腐敗的隱蔽性越來越強。
這對審查調查人員的政治素養、專業能力、斗爭本領提出了更高要求:不僅要能破個案,更要能辨全局;不僅要精通紀法條文,更要善用系統思維推動個案查深、系統治透。
同時,審查調查工作絕非單獨行動,而是涉及政治、紀法、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的系統性工程。
從線索初核到案件突破,從證據固定到以案促改,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審查調查人員既鉆得進細節又站得高全局。
可以說,人才能力的高低,直接關系到反腐敗斗爭的質效,更關系到黨紀國法的權威和黨的形象。
盤活現有資源:讓存量人才釋放最大效能
人才培養不是重新構建體系,更要注重盤活存量。如何讓現有審查調查人員人盡其才?我們來看以下做法:
1. 優化配置,將優質資源集中用在關鍵崗位
深化紀委監委內設機構改革,將編制資源向辦案一線傾斜,減少空編率;
按需補充法律、審計、金融等專業人才,讓隊伍結構更適配新型腐敗特點;
加強干部交流流動,優化派駐(派出)機構人員結構,避免人員結構僵化。
2. 聯動協作,攥指成拳強合力
室組地聯動不是口號!通過橫向整合監督檢查室、派駐機構、地方紀委監委的資源力量,實現信息共享、優勢互補;
縱向強化上下貫通,針對基層辦案力量薄弱問題,通過提級辦理、交叉辦案、跟案學習等方式讓基層審查調查能力強起來。
3. 人崗匹配,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
領導班子帶頭:根據干部的工作經歷、專業特長、性格特點分配崗位——比如,善于突破談話的干部側重攻堅突破,精于證據梳理的干部負責外圍核查;
完善考核評價機制,用實績說話,讓能力與崗位需求精準匹配,避免錯位使用。
加速成長:從選、訓、戰、管四步鍛造高素質專業隊伍
人才成長沒有快速速成的途徑,但有高效培養的方法。要抓住選、訓、戰、管四個關鍵環節,構建全周期培養體系:
1. 嚴把入口關,選對人選
新招錄公務員突出政治標準首位,優先選用法律、紀檢監察等專業對口人員;
拓寬選人視野,吸納金融、審計、信息技術等領域的跨界人才,讓隊伍知識結構更多元;
干部監督部門對擬提拔干部嚴格審核,確保人選既有能力又靠得住。
2. 精準施訓,補短板、強長板
1. 共性能力打基礎:過專題培訓、案例研討等方式,提升政治能力(如從政治高度分析問題)、紀法素養(如精準運用四種形態);
2. 個性能力提水平:針對辦案能力短板——有的干部談話突破能力弱,就開展模擬審訊實訓;有的干部證據鏈構建速度慢,就組織典型案例復盤,真正做到缺什么補什么。
3. 實戰鍛煉,在實際工作中成長
紙上得來終覺淺,實戰是最好的培養途徑:
- 對無審查調查經驗的干部,直接選派到一線輪崗鍛煉,在跟案中熟悉流程、積累經驗;
- 建立老帶新、師傅帶徒弟結對機制,讓業務骨干手把手傳經驗、教方法;
- 大膽使用年輕干部,讓其在重大案件、復雜任務中承擔主要任務,在實戰中提升斗爭本領。
4. 系統管理,既要促成長也要嚴約束
- 建立審查調查人才庫,動態更新人員能力檔案,分類培養談話能手、證據專家、系統治理骨干,形成合理梯隊;
- 堅持預防為先,強化對審查調查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,通過內部督查、廉政風險排查等方式,防止燈下黑;
- 樹立實干導向,對在辦案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使用,讓干成事的有榮譽、有發展,激發隊伍內生動力。
綜合整理丨紀檢監察雜志
關注公眾號:涇渭數聯智慧監督
西安涇渭數聯聚焦“全流程、全要素,數字紀檢監察體系”研究,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各項業務,通過業務模型、自定義模型、AI模型等大數據監督工具,構建數字紀檢、清廉國企、清廉醫院、清廉學校、清廉銀行等紀檢監察一體化工作解決方案。
目前已有產品包括:政治監督、巡察監督、派駐監督、政治生態動態監測、“1+9”監督、廉政檔案、優化營商環境、糾治“四風”、農村“三資”監督、小微權力監督、基建工程監督、執法司法監督、招投標監督、案件質量評查、銀行數據分析、話單數據分析、微表情智能分析、清廉國企、清廉醫院、醫德醫風檔案、醫德醫風考評、廉潔教育學習、廉潔教育測試、清廉行風建設、清廉學校、清廉銀行等產品。